六百里。
所以诸葛亮提出用小推车在栈道上这样往返运粮食,就不需要再担心运粮车在栈道上遇到阶梯没办法爬上去的问题,直接在阶梯附近修据点,或者将粮食进行传递交换,把后面的粮食送到前面的空推车上,继续往前运粮就行。
华夏古代少有四轮车,不是有技术门槛造不出来,而是四轮车远不如两轮车那么灵活。后世汽车用的转向轴是用齿轮做的,沈晨是搞建筑设计,不是搞汽车技术,对这一行纯属门外汉,只能自己摸索。
他是建筑设计师,是学美术专业出身,当初也是学的文科。
不过诸葛亮并没有立即就给出答案,沈晨心心念念的木牛流马,他也没有马上提出来,而是先问道:“晓卿,你之前自己有做过打算吗?”
诸葛亮轻摇了一下羽扇,凝思了一会儿说道:“我记得晓卿以前跟我说过齿轮,这东西也许用齿轮可以做出来。”
褒斜道可太近了。
单彝就去派人拿。
沈晨扭过头对门外的单彝道:“懿德,派人去一趟妫墟,把所有的齿轮拿来。”
“我也是这么想的,其实做齿轮没那么麻烦,造个模具灌铁水就行。问题是我还是不知道该怎么把齿轮用到转向上,唉,早知道当初学理”
沈晨摇摇头。
褒中到妫墟一百多里,现在已是下午,即便快马去取,也得明天才能到了,所以转向四轮车的问题就先搁置一下。
而齿轮应用大抵得理科生才能搞定。
最后那句话沈晨声音小了许多。
唯一的缺点就是运粮规模比较少,每次估计也就二三百斤,载重只有
沈晨想了想道:“有,陈仓道适合大规模运粮,所以我曾经想过建造四轮车,四轮车载重更大,但它的缺点也很明显,那就是不能转向,灵活远不如两轮车。转向轴我一直没搞清楚该怎么做,也许就算搞清楚了,木制转向杆恐怕也不行,得用铁器。”
所以他才觉得脑壳痛。
偏偏沈晨都大学毕业不知道多少年了,初中那点知识早还给老师了。
诸葛亮沉声说道:“我以为,陈仓道可以用大车运粮,转向四轮车的事情待我之后再想想办法。褒斜道则可以用小车运载,栈道往往是数十里平行,上下有阶梯,每数十里扎一营据,用四轮小车上置方囊,把粮草运至营据,往返不断,晓卿觉得如何?”
诸葛亮想了想道:“兴许我有办法,你让工匠先把我要的齿轮造出来试试。”
诸葛亮诧异道:“什么?”
或者说,也没那么麻烦,初中物理的力学就能够利用齿轮把转向四轮车造出来。
另外他记得电视剧里说过,木牛流马走的是褒斜道。
这说明一辆木牛流马可以载重24石稻米,即便每天只走二十里路,多造点木牛流马,每辆木牛流马相当于半辆牛车,只需要四五万民夫,就能够保证前线的运粮了。
主要也是褒斜道基本以栈道为主,六百里光栈道就有三四百里之多,历史上赵云为断后,烧毁栈道一百多里,后世汉中市修复出来的石门栈道,就能够一窥当年褒斜道栈道的风采。
“转向四轮车?”
每天走二十里,两万只木牛流马,二十五天的时间就能把五十万石粮食送到前线,这还得了?
“没什么。”
“是。”
因此沈晨才急急忙忙找诸葛亮来搞定这个问题。
数十里扎营据?
晨想起了他曾经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,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非常厉害,司马懿曾经十分惊叹,一个牛车居然可以自己行走,载一岁之粮,日特行数十里,群行二十里,而人不大劳。
“我有一些现成的。”
沈晨思索着,按照诸葛亮的理论,就是每多少里搞一个小据点存放粮食。然后士兵就用超市那种小推车一样的东西不断从前后两个营据往返,将后面营地里的粮草送到前面营地,形成流水式作业,将大幅度缩减运粮时间和成本。
如此一来粮食就会源源不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