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英姐姐云泽昭义长公主,段玫,段英。
刘十九看起来气死了。
有些事,听过也最好当没听过。昭义公主昭义二字是先帝亲谥,陛下可以说她曾悖大,您不可以。
可是这些中京都的贵族啊,他们嘴里说感情好,那都是转就能陷害个罪名抄家灭族的好啊。
先生觉得,我的说法和阿姊的说法,哪个更真实?
反正不是魏弃之。我赌气。
我没什么话可说。那些经文典故啊,都是你觉得对的时候就用,你要是觉得不对的时候,也有相反意思的经文典故来给你用。他们书读的那么多,什么典故都信手拈来,我不是。
将军是不是闲得无聊了?婢子去找本来给您念念听听吧!
俗人看事,都想推求出一个常理来,却不知世上很多事是不守常理的。市之无虎,何以明也?他抬起手,指着画上的那个女子,先生知,鸣玉姐姐画的是谁吗?
谢谢。我说。我真心的。
自然,陛下是陛下,我又说,陛下不用合群。
为什么要合群?我问魏弃之。他说:为了不招惹祸端,为了你倒霉时有人愿意救你,为了你有机会发达时有人愿意帮你。你不需要发达,你不在乎倒霉?好,那为了我。
我因为跟着魏弃之,接过的高门子弟不少,他们总是交换着他们那个圈子才懂的暗语,故意看我一雾水的样子嗤嗤发笑。过来和我说,他们这样不妥,我愿意给你答疑解惑,皇帝是第一个。
皇帝文雅地向我微笑。
我其实也不用了。
要说如履虎尾,哪能比跟着魏弃之叫人心惊胆战啊
戾太子的恋人,我她是谁。反正平叛诛连了那么多人,这女人怕是早死了。真烦,他们高门贵族个个都才华横溢个个都有故事是名,我活的都认不全,还叫我猜个死的?
皇帝看了想看的画,说了想说的话,要起驾了。我们一转好家伙,室内站着的其他三个人都灼灼地看着我们:皇帝那两个宦官觉得他话说得很欠妥,刘十九则觉得我话说得很欠妥。
皇帝离开后,刘十九便迫不及待开口说:婢曾听人说,侍奉君王如履虎尾,将军可别因为看天子是孩童,真把陛下当赤子似的交心。
但我也不想争就。刘十九牙尖嘴利的,我不和她争。
先生不觉得我是在诓您说市有虎了吗?皇帝揶揄我。
这话让我想起好几年前魏弃之教我说话时的情形。我那时候也搞不明白,为什么这个可以说,那个不能提,为什么这个话题这个时候可以提,换个时候又不能提了。好没理。我现在也想不出它的理,只是有了一些经验,能大概齐感觉出什么话不能说。
皇帝长长舒一口气。
我不觉得这有什么可讳言的,他非常小孩子气地说,改朝换代说得,篡位造反说得,谋害忠良说得,通偷情说得何故太子与姊妹乱说不得?
她看起来非常生气我不听她劝告还追问昭义公主。
*
那魏弃之喜欢过戾太子这事你听说过吗?
我感到皇帝的手下们在瞪我。而皇帝既不恼火,也不尴尬,接着按他的节奏走,说出他要说的名字:
我艰难地开口:为什么要把这事告诉我。
他们瞧您外来的,就欺负您什么都不知,朕觉得不妥,他对我说,我愣了一下才意识到是在回答我先前的问题,您以后想知什么,就问朕吧。我们都知的事,我不会独独瞒您一个。
我压低声音问她:戾太子和昭义公主的事,你从前听说过吗?
我就不该学他们说话。学了就是输了。
我的脑一片空白。我听见后梁常侍惊呼一声,有阻拦之意,皇帝却没理,继续说下去:太子失德,与姊妹乱,父皇震怒,若不是文后、文公、端王都来求情,差点诛了他们兄妹二人。饶是如此,还是牵连了许多人他觉得鸣玉姐姐知情不报,打废了她的手;英姐姐逃了死罪,难免活罪,被嫁给放浪形骸的魏霖;太子禁足半年,东属臣都受清算,能查出错的就降罪死,查不出错的也找理由放;魏子稷逃过一劫,赶紧趁着牵连到他前逃到边疆参军去了。
si m i s h u wu. c o m
所以她听说过啊!
皇帝和我一起看着画中的女子。
。互相知知底的,怎么会感情不好呢?
皇帝笑着摇摇。
因为要合群。我说。
臣年轻时曾经听人说三人成虎的故事,当时觉得这故事非常荒唐,结果后来有段时间在中京都常住,听了很多事,方觉这故事讲得不荒唐,反而很实际呐。分明是胡编出来的事,叫三个人统一一下口径,都这么复述一下,就显得特别真实,特别可信了。所以从那以后,臣不听见谁说什么话,心里都要抱个疑虑。陛下,臣觉得,在中京都,知知底这个词最虚假了。
听着竟然有点亲切,我原来在家乡的村子里,和乡里乡亲的亲近,也是这样的感觉,都了解,都熟悉,好像都是亲朋,都有感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