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可是眼下国朝不是初期……”周肈怀着沉重的心情对孙传庭的话回答,紧接着抬头看向了远处的工人。
“之所以有那么多人,是因为朝廷要向外征战,还要守土。”
这一长串的地名确实代表了上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,可那又如何?
“下官……确实觉得有些……”周肈犹豫着点头,但孙传庭却摇头道:
孙传庭微微颔首表示认可,并攥紧了缰绳:
“国初地广人稀,因此要休养生息,而当国朝发展到鼎盛的时候,一般便是土地兼并最严重的时候。”
“这样的局面,即便是我,或许也会暂时不管饥民,而率先灭了建虏。”
“只是若真的讨论起来,关外只需要不到十万兵马就能守住,但眼下的局面里,关外的守军实际上达到了七十个营,二十余万人。”
“这守土二字,便占据了其中六十余万兵马。”
“是九十五万六千余人。”孙传庭说出数量,紧接着看向远方的工地:
周肈的话很粗浅,孙传庭听后看向他:“你以为殿下做的太急了?”
“因此,建虏不灭,这五十个营就不能摘出来。”
“但随着王朝鼎盛到来,百姓数量变多,而大量土地在少量贵族手中。”
“所以我们是鼎盛时期,对吗爹?”孙秉文抢答,但他的问题把孙传庭和周肈都问住了。
坐在孙传庭怀里的孙秉文抬头看向了自家父亲,而孙传庭虽然觉得现在和自家儿子说有些早,但他还是耐心解释:
实际来算,朱由检给大明这一亿三千多万百姓扩充的实用土地,只有泰宁三府的那上亿草场和瀛洲、旧港的上亿亩耕地。
“爹,为什么?”
“可我以为,殿下做的并不急,甚至已经很缓和了。”
眼下的大明,许多省份的土地兼并依旧严重,齐王主持的开疆拓土,看上去确实打下了倍于两京十三省的疆域,但问题在于,这些地方并没有得到开发。
孙传庭很清楚,对外征战、对内赈灾,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。
尽管世人皆说眼下是天启盛世,但实际上是不是盛世,他们这群官员最清楚。
“国朝眼下的兵马有多少,你清楚吗?”
“不管是对外征战,还是对内打击豪强,这都是必要的手段。”
在这上千万平方公里的疆域里,只有不到四亿亩耕地,而且其中还有两亿多属于印度厮当的就藩地。
“大约……九十余万吧……”周肈迟疑片刻后回应。
这点草场耕地,只能缓解土地兼并,让矛盾在以后爆发。
说到这里,孙传庭看着那群衣衫褴褛的工人,眼中露出不忍:
“对于一个王朝的初期来说,因为前面乱世导致人口凋零,地多人少下,自然要在外部没有威胁的时候停止战争,老老实实休养生息。”
来年洪经略也要上疏准备收复三宣六慰了。”
“但这样,那山陕两省那一年的百万饥民……”周肈皱眉,不忍抢答。
如果疆域不扩大,即便是这么多耕地草场,也只能为大明续命几十
“这其中,防守漠北虎兔墩的只有不到二十营,剩下五十个营,都是对建虏防守的。”
“若是天启七年的时候灭了建虏,那国朝这些年可以省下两千多万两银子,每年剩下五六百万两银子。。”
“这一南一北,用兵加起来起码五十万人。”
“停了对外的征战,那国朝才是真的狼烟遍地……”
孙传庭的话让周肈不解,同样面对周肈不解的眼神,孙传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:
“实际上,土地兼并一开始就存在,只是因为一开始百姓的数量不多,因此即便贵族兼并了土地也没有什么问题。”
“会死……”孙传庭长呼一口气:“但灭了建虏,每年能多拿出五六百万两来赈灾。”
“就不能停了对外的征战?”周肈不解。
“这种时候,就需要君王施展手段来缓解土地兼并。”
泰宁三府、朵甘、瀛洲、琉球府、小西洋、南昆仑、南州、旧港、交趾……
“在征战的时候,地方还能保证以工代赈继续下去吗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