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是.....
这怎么可能呢?
6了不下三十次,再怎么非酋.....
额,等等?
法拉第忽然想到了什么,目光隐隐的瞥向了人群中的塔图姆·奥斯汀。
难道是这位嚷嚷着要种西瓜和棉花的黑人同学的缘故?
没记错的话。
这位黑人同学来自莫桑比克,是部落的下一任酋长,因此才能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......
而就在法拉第心思泛动之际。
一旁的徐云估摸着火候差不多了,便让小麦撤去凸透镜。
关闭电源,重新调试起了光学晶体。
这一次他选择的目标,是另一枚走离角为40°左右的天然级联晶体。
至于自准性反正笨蛋读者们也不知道是啥...咳咳,由于比较难测同时加之时间有限,所以徐云也就没去深入计算。
反正在这种实验条件下,自准性能在80%以上就行了。
总之这枚晶体可以反射的是蓝光,也就是波长在440—485纳米之间的光线。
调试完毕后。
徐云再次返回发生器边上,按下了开关。
电压依旧是从零上升。
过了小半分钟。
啪!
发生器上例行出现了一道电火花,而令法拉第等人呼吸停滞的是......
接收器上居然也跟着出现了一道火花!
作为当世顶尖的物理学家,法拉第等人怎能意识不到这代表着什么?!
然而这还没完。
只见徐云再次一招手,小麦哼哧哼哧的便拿着几枚偏振片走了上来,交到了徐云手里。
颠了颠掌心的偏振片,徐云的表情略微有些微妙。
说起偏振片的用途,想必很多同学都不陌生。
它允许透过某一电矢量振动方向的光,同时吸收与其垂直振动的光,即具有二向色性。
也就是dλ/λ=cosθdn/n。
其中n是有梯度变化的折射率,源于不同介质间流场速度会发生梯度变化,n=1/√(1-u2/c2)。
说人话就是在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,透射光基本上成为平面偏振光,光强减弱1/2。
按照历史轨迹。
后世实验室中常用的偏振片要到1908年,才会由海对面的兰德制作出来。
但在这个副本中,由于波动说没有像原本时间线中那样被长期打压,甚至还反超了微粒说一头。
因此与波动说有关的许多小设备,都提前了许多时间问世。
根据徐云在《1650-1830:科学史跃迁两百年》中了解到的信息。
42年前,也就是1808年。
在马吕斯验证了光的偏振现象后没多久,偏振片就首次诞生了。
虽然此时的偏振片远远没有后世那么精细,但在还未涉及到微观世界的19世纪早期,还是能支撑起绝大多数实验要求的。
一直以来,它都是被用于支持光的的波动说——因为只有横波才会发生偏振嘛。
但今时今日。
这个小东西在自己的手中,又将成为证明微粒说的工具之一.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