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已经过了七,吴氏夫人和孙策商量隔一天,便离开舒城回曲阿。
”伯符,如今,你是孙家的梁了,是一家之主,事要为阿娘他们考虑。。。“
回来才知,九岁的孙权不辱使命,果然接回了孙坚的遗。
”伯符若有开拓清明之世的雄心,周瑜定当携剑相随。“
”公瑾有所不知,这是我父亲早就定下的。因为祖父携全家从富春搬至曲阿隐居,我父亲伯父叔父都是从曲阿长大,出将入仕。我们视曲阿为故土。“
”伯符何不趁着守孝期间,遍访江东名士贤才,也好为将来筑垒基石?那个徐州人张子布怎么样?“
看他吃完,周瑜吩咐周峰牵来墨雨和浅雪。
”伯符,你有何打算?“周瑜问。
”我没办法。为父亲服孝是人子之责,可袁术已经图谋解散父亲旧,我若是等三年,一兵一卒都不会有,如何报仇?“ 孙策声音低沉。
良久,孙策先开口:“公瑾, 明日一别,不知何日才能再见?”
借着月光,孙策念着玉上的字:“怀瑾握瑜”
孙策周瑜飞上,纵狂奔。。。直奔到黄昏时分,落日的金黄撒满舒水。。。
”伯符,江东士族大家甚多,他们都是谨遵礼制之人。你若不为父守孝,只怕以后饱受诟病,难以与这些望族结盟。“ 周瑜轻声说。他心里也同意孙策所说。可心中既然有担忧,就必须向好友和盘托出。
”先把父亲灵柩送回曲阿安葬,再寻着程叔,韩叔他们,杀回江夏,灭了黄祖报仇。“ 孙策这时的脑子似乎清醒了很多。
周瑜和孙策下,倚靠在一棵垂柳旁。
孙策停顿了一会儿,忽然说:”其实,归葬曲阿也是祖父定下的家规。据父亲说,祖父早年种瓜为生,一日有三个路过的少年向他讨瓜吃,祖父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。少年们辞别时,为祖父指点了一地方,对他说,此可作墓地,葬在那里后代当出天子。祖父依言前行数十步,回首时三人已化作白鹤飞去。故而祖父深信不疑,认为曲阿是大吉之所。“ 说这里,孙策叹了口气:”如今父亲仙逝,伯父叔父们谁也没有父亲的才干,只怕这个故事永久是个传说而已。“
”你说的也对,我家本来就没有基,士族们本就颇为嫌弃。。。“孙策嚅嗫着。
”也不必只和张子布讨教,丹阳会稽名士甚多,伯符一定也知不少。“
孙策点点:”张公果然博学多才,只是有些胆小迂腐,言必称汉室基业,个长史尚可,和他说话,全不似和公瑾这般畅快淋漓。。。“
一轮明月洒下银光,四周寂静得可以听见此起彼伏的鸟啼。
“阿策,见玉如见人,不你以后在哪里,遇到什么难,记着周瑜与你同在,只要你招唤一声,瑜必将纵来见。”
孙策仍然一言不发,许是饿极了,倒是风卷残云般把酱肉,炊饼和米粥吃了个光。
”伯符为何不送破虏将军回富春老家,而是归葬曲阿呢?“ 周瑜忽然想起一件事,问。
孙策默默地揣起周瑜的佩玉。接着说:”我回乡守孝,二十七个月中,努力练武,结交名士,待父丧期满,必将召唤旧,西进荆州,为父报仇!“
周瑜纵跃上屋檐,拉着孙策走过房脊,来到庄园的城墙上,两人坐在上,背靠着雉堞。
”我?“ 孙策一怔,见周瑜双睛澄澈,十分认真。一时不知说什么好。
孙策紧紧抱住周瑜的双肩,久久不放。
他急忙爬起来,穿好外袍,开门一看,对面花厅的房上蹲着孙策,正一声声学鸟叫,明显是叫他出来。
周瑜没回答,只是默默掏出自己的随佩玉,递给了孙策。
他们谁也不说话。
”伯符,你不为父守孝么?“
两人一直聊到深夜,才回到舒城老宅。
”是,有一个叫张竑张子纲的,还有一个叫吕范吕子衡的,听说都满腹才学,很有见识。。。准备择机拜访。“
”以伯符兄的壮志雄心,当纵横天下,为天下黎民开拓一片清明, 为父报仇只需顺
”阿策,报仇也得吃饱了才有力气吧。“ 周瑜替孙策夹了酱肉放进碗中。
周瑜突然:”伯符,后代出天子,这未必不是在说你!“
第二天深夜,周瑜读过书,已经更衣就寝,忽然门外传来一声声杜鹃的哀鸣。
“阿瑜,这是你的随佩玉, 送给我?”